
在化工行業中,聚氨酯因其優異的物理性能被廣泛應用于泡沫材料、涂料、膠黏劑、彈性體等多個領域。然而,在聚氨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成分復雜,常含有高濃度有機物、溶劑及部分有毒物質,給環境治理帶來了不小挑戰。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,如何科學選擇一套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聚氨酯廢水處理工藝,已成為眾多生產企業關注的重點。下面漓源環保將為您解析常見處理工藝及其適用場景。
一、聚氨酯廢水的主要特征
COD濃度高:通常在5000~20000 mg/L之間;
可生化性一般或較差:含有苯環類、酯類等難降解有機物;
含溶劑、助劑等有毒物質:可能抑制微生物活性;
pH波動大:受生產工藝影響明顯;
色度深、氣味重:影響感官和后續處理效果。
二、常見的聚氨酯廢水處理工藝
1. 物理化學預處理
混凝沉淀 / 氣浮法:通過投加PAC、PAM等藥劑去除懸浮物、膠體及部分COD,降低毒性物質對后續生物系統的沖擊,是大多數處理流程的開端。
深度氧化:如芬頓氧化、臭氧氧化、電催化氧化等技術,用于打開難降解有機物結構,提高可生化性,為后續生化處理創造條件。
2. 生物處理(核心環節)
厭氧處理(如UASB、IC反應器):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,降解效率高,并能回收沼氣能源,適合連續排放、水質穩定的項目。
好氧處理(如活性污泥法、SBR、MBR):進一步降解剩余有機物,去除氨氮,提升出水水質。對于間歇排放或水質波動大的項目,推薦采用抗沖擊能力強的SBR或MBR工藝。
3. 深度處理(保障達標)
膜分離技術(NF/RO):用于高標準回用或排放要求高的場景,確保出水達到一級或零排放標準。
活性炭吸附 / 石英砂過濾:作為把關步驟,去除殘留色度、微量污染物,提高出水透明度。
聚氨酯廢水處理工藝推薦:聚氨酯廢水 → 格柵 → 調節池 → 混凝沉淀/氣浮 → 深度氧化(可選)→ 厭氧處理 → 好氧處理 → 活性炭吸附/膜處理 → 達標排放或回用。
聚氨酯廢水雖然成分復雜、處理難度大,但只要結合企業實際,科學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,完全可以實現穩定達標、資源回收、降低成本的目標。
廣州漓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專注于工業廢水治理19年,已成功為多家聚氨酯生產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。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老廠改造,我們都能為您提供專業、有效、可持續的廢水處理服務。如果您也有聚氨酯廢水處理的需求,歡迎咨詢漓源環保工程師。漓源環保工程師聯系電話:辛工:13580340580 張工:13600466042